今年春节我到宁波大哥家过年,大哥家四世同堂,热闹祥和,让我感受了久违的家乡浓浓年味。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宁波再贴切不过。这次我坐了地铁,逛了世纪广场,商场内的时尚豪华,使我仿佛置身美国,宁波以赶超的速度在与国际接轨。除了经济繁荣,教育也相应发达。可谓“儒商云集”、“人文荟萃”。
宁波教育发达的背后有我大哥的一份沉甸甸的付出。效实校友或许只知道曹智本、曹智澄、曹智堂、曹智漪、曹智玲是效实学子,其实曹智武也有一份与效实的不解情缘。
曹智武1928年8月6日出生,小学毕业就入学效实。当时日寇侵华,学校迁到宁波西郊高桥镇一个寺庙内上课,他至今还记得曾经住过的寺内戏台旁的小楼,并记得他与学高三届的陈学溥学长同台学唱京剧的有趣经历。 不久宁波沦陷,他又辗转到上海宁波同乡会附近牛庄路效实中学读了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可算是效实坯子。
离开效实,他进了宁中,上完中学又去上海求学。学的是经济,曾经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黄炎培、马寅初、陈望道等一批名师。最后以复旦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结业。1949年5月,回宁波即投身于宁波市教育系统。此时解放初期,大哥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23岁即被当时新创办的宁波市立财经学校聘为教导主任。尽管出身于资本家家庭,但在大学期间就是进步学生,上过国民党特务黑名单,热爱党和新中国,他以青春所蕴含的全部热情拥抱他终将毕生从事的神圣事业。他治学严谨、讲课风趣、写得一手漂亮的黑板字。有次他右手受伤,竟用左手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让教学在轻松氛围中继续进行,此举深得师生好评。
他与学生关系亲切,乐于助人,李庆坤先生外甥,大哥的学生李一夔当时经济困难,大哥及时送去了学校助学金,帮他继续学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960年后大哥到宁波市教育局任教研室主任,曾以工作组组长身份与教研室全体同志一起到效实中学蹲点,与当时的校领导辛明(女)、李庆坤、朱敦礼、竹之筠等老师关系融洽。在此期间,他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出操、同听课,就这样在师生齐心协力下,使效实向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
1978年浙江工学院在杭州市成立并在宁波市设立分院,是当时宁波市唯一的一所工科类高等院校。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大哥已被打倒多年,还在牛棚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被宁波市市委领导任命为浙江工学院宁波分院教务主任,开始他因文革而中断了多年的教育生涯。
1980年曹智武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校长,一直到1990年退休为止。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把学校办成有足够实力升级为后来的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而移交后任。校长任期十年,他“大权在握 ”却从未为自己谋得私利,一生廉洁,两袖清风。至今他依旧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宁波江东曙光一村那个老旧小区的简陋居室里,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整整四十年人生的宝贵年华奉献给了宁波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有苦、有乐、有泪......
当年那个英俊潇洒,喜爱运动的大哥远去了......如今,88岁高龄,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他,依旧坚持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到菜场、超市买菜、购物。与我的大嫂王麟雯(医生)一起亲自操持一切家务。我每次探亲返宁,大哥总亲自把我送到巷口,此时我总想起很久以前与我的年迈父母分别时所看到的泪眼婆娑的苍老面容。如今的大哥,知天命、懂知足、淡然笑对人生。
最近他又被“纺院”领导邀请去对学生做了一次讲话,语言依然风趣、幽默、睿智。他对学生们说:“当前中国在习大大领导下,讲法治,讲反腐,讲民生是他一辈子所处的最好年代...... ”
这就是我的大哥曹智武,一个身居陋巷,低调、平和的耄耋老人。
曹智澄
2015年7月19日